近日,人社部、财政部印发通知,部署推进2022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将招募高校毕业生3.4万名投身基层服务。2021年,人社部会同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等10部门启动实施第四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一年来,3.8万名优秀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帮扶乡村振兴,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近年来,继“十三五”提出的脱贫攻坚战略目标后,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多项支持、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法规,乡村振兴已然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高素质人才的推动,故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对乡村人才振兴提出进一步要求,《意见》强调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最终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需要。
在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今,任何领域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智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人才资源作为关键因素推动着城市飞速发展,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往城市聚拢。乡村比之城市在人力、资金等多个方面均处于落后的境况,乡村要得到发展,必须借鉴城市发展依靠人才的战略,发挥人才的关键作用。
1、乡村实用人才缺口大且分布不均衡。现今农村人口基数大,而实用类人才资源由于发掘、培养力度弱等原因相对偏少,现有乡土人才大部分属于自然成长的“田秀才”,较之城镇地区文化层次总体偏低,掌握真正专业技术的人才少之又少;另外乡村人才在各村、镇的分布也极为不均衡,尤其一些发展滞后的偏远乡村已然是人才稀少,甚至没有人才。
2、人才技术结构失衡。乡村人才整体技术结构分布不合理,掌握现代农业或信息技术的人才明显不足,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以掌握传统农业技术居多,且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必要的经济、信息、法律方面的知识,自身发展受到制约。
1、部分地区过分追求“外才”,缺乏对本土人才的重视。对本土人才的忽视主要体现在当地人才评价机制不完善,覆盖全行业的摸底调查未能开展、人才库未能构建等相关问题上。相较于“外才”,本土人才由于家乡情结等因素,在投身家乡建设事业上天然具备积极性,当地有关部门过度舍近求远,一味追求人才引流,此举不仅会造成本土人才资源的浪费,还会抑制本土人才的活力。
2、人才外流严重。人才往往由于家庭、事业、晋升、收入等多方面原因流失,即使部分地区为保住人才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利好政策,但乡村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制度尚未健全,大部分基层人才、优秀毕业生仍以谋求发展为目的选择离乡生活,致使当地人才流失严重。
1、做好本土人才聚集工作。以构建当地人才网络、人才资源库为主要目的摸清当地人才底数,具体至一村一册、一人一档,必要时可参考民政局购买第三方服务开展核查的模式进行系统地统计调查,从人才类型、从业方向等方面入手做好人才统计,根据数据来分析人才需求,从而完善本土人才服务机制,并最终通过人才网络强化人才交流力度、精准对接工作需求,明确人才补充优先级及人才培育方向。
2、在推行人才返乡利好政策的基础上,保障返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推行“农创客”、“新农人”等一类培养计划,吸引有志向的杰出人才返乡扎根,以构建乡村创业环境为目的持续出台完善返乡创业支持政策,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大催动当地招商引资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从而完善产业链,切实保障返乡人才的发展晋升利益。